走进XPJ
NEWS结核病:XPJ携手抗击“白色瘟疫”
来源:翁琴以 日期:2025-03-152024年10月29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2024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根据报告,2023年全球新发结核病患者人数达1080万,导致125万人死亡。在这一背景下,我国2023年的新发结核病患者数估算为741万,结核病发病率为52/10万,占全球发病数的68%,在30个高负担国家中排名第三。这表明,直至今日,结核病依然是我国最主要的传染病之一。
结核病(Tuberculosis,简称TB)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其潜在致命性使其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值得注意的是,结核病不仅仅是诗人和浪漫主义者的“专属”,它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这意味着任何人都有感染的风险,正因如此,结核病被称为全球头号传染病的"杀手"。
根据病变部位,结核病分为肺结核和肺外结核两大类。其中,肺结核最为常见,主要包括以下四种类型:原发型肺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继发型肺结核及结核性胸膜炎。此外,根据耐药情况,结核病可分为非耐药结核病和耐药结核病,其中耐药结核病包括单耐药、 多耐药、 耐多药、 广泛耐药及利福平耐药等多种类型。
结核分枝杆菌,也称作结核杆菌,因其在涂片染色中表现出抗酸性而得名。结核杆菌属于需氧菌,生长缓慢,对外界抵抗力强,它们的毒力可以在阴凉干燥处存活1至2年,而直接日晒或紫外线则能使其失效。该菌种主要分为人型、牛型、鸟型和鼠型,但通常引发人类疾病的主要是人型。
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力主要来源于其独特的细胞膜成分,包括脂质、蛋白和多糖。这些成分可帮助其附着、入侵宿主细胞并引发机体免疫反应。结核菌的感染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免疫反应,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结核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目前结核病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通过化学药物来缩短传染期、降低死亡率及发病率。按照抗菌效力和副作用,抗结核药物分为一线和二线药物。一线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等,这些药物具有较少的副作用并能有效杀灭结核分枝杆菌。二线药物如卡那霉素等,虽然抗菌效果弱但毒副作用较大。
随着结核病的药物耐药性问题日益严峻,开发新型抗结核药物,尤其是针对耐药菌株的药物,成为全球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在XPJ的推动下,许多具有新颖作用机制的抗结核候选药物正在临床前和临床研究中取得积极进展。这些新药通过不同的作用靶点展示出良好的抗结核活性,并显著提高了耐多药及广泛耐药结核病患者的治愈率。
在控制结核病方面,合理且有效的药物使用方案是克服耐药结核病“障碍”的关键之一。随着新策略和新药研发的不断推进,终将在全球范围内为消灭结核病目标贡献强有力的支持。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
17158670512
总部地址:银川经济开发新区闵街道48号